标题:
空调维修教学
[打印本页]
作者:
孔庆芬
时间:
2011-3-5 11:10
标题:
空调维修教学
(
2
)
.
热交换器
。
(实物)热交换器包括冷凝器和蒸发器。(冷凝器的实物)这是冷凝器,它安装在室外机组,它的作用是散热,也就是说将制冷剂在蒸发器和压缩机中吸收的热量传送给室外空气。同时采用排风扇强制风冷,提高散热效果。结构上有单排、双排、三排的形式,用铜管弯成,都有散热翅片。由于采用铜管,不容易出故障,但是灰尘多容易堵塞,造成散热效果下降,可以清洁处理。
(蒸发器的实物)这是蒸发器,它的结构与冷凝器相似,安装在室内机组,它的作用是吸热,也就是说,低压液态制冷剂在其内吸热蒸发,从而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,它的对流方式也是强迫通风,加快室内空气温度的下降。
前面已经讲过,在制冷制热两种状态下,冷凝器和蒸发器的角色需要互换,在制热情况下,室内机组的交换器为冷凝器,室外机组的热交换器变成了蒸发器,与制冷状态下情况正好相反。
(
3
).毛细管
。
(实物)这是安装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毛细管,在制冷系统中,毛细管与压缩机、蒸发器、冷凝器一起被称为四大件。它的作用是对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,也就是说将来自冷凝器的高压一常温制冷剂过热液体,变为低压低温液体而进入蒸发器。
毛细管一般选用内径为
0.5
毫米到
2
毫米的铜管,长度为
0.5
米到
1
米,做成螺旋形。注意修理空调器时不得随意改变毛细管的尺寸和规格。
毛细管是比较容易阻塞和脏污的部件,所以它的入口处装有过滤器,防止污垢堵塞管道。有的空调器为了防止堵塞,采用两个毛细管并联的方式,一根毛细管堵塞,另一毛细管仍维持工作。有的空调器为了充分利用蒸发器和冷凝器的面积,配二根以上的毛细管,例如在是热制制冷两种不同的状态下分别采用一个或两个毛细管。
毛细管出现冰堵和脏堵,需要用氮气吹通,如果吹不通需要更换,后面我们将演示更换毛细管。
(
4
)
.
气液分离器
。
(实物)这是气液分离器,
2P
以下的旋转式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连接为一体,其他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单独安装。在热泵型空调器中,气液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储存系统内部分制冷剂和冷冻油,防止压缩机液击,和制冷剂过多而稀释压缩机冷冻油。液击是指由于制冷剂过多,造成压缩机负荷重,容易损坏压缩机,所以要避免压缩机液击。气液分离器还应能送足够的制冷剂和冷冻油回到压缩机中,保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曲轴箱内的油面。
(
5
).过滤器和干燥过滤器
。
(实物)这是过滤器,安装在冷凝器与毛细管或节流阀之间的输液管道,在室外机组。我们知道制冷循环系统要求严格密闭,不允许有空气、水分、金属粉末、任何杂质和其他污物,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,由于各种原因会达不到上述要求,采用过滤器就可以防止污物进入管道,过滤器中有一个黄铜丝过滤网,可以把杂质过滤下来。水分主要靠干燥过滤器中的干燥剂吸附,干燥过滤剂是在过滤器中加有无水绿化钙或硅胶干燥剂来实现。目前多使用过滤器,而使用干燥过滤器不多,这是因为干燥剂容易从破损的过滤网进入管道。过滤器出现故障都要用新的过滤器更换,过滤器是一次性的,旧的不能再使用。后面我们将有详细演示。
(
6
)
.
单向阀
。
(实物)这是单向阀,又称为止回阀,安装在毛细管支路,它只允许制冷剂单方向流动不允许反方向流动,可以控制毛细管的接入与断开。
(
7
)
.
电磁旁通阀
(实物),这是电磁旁通阀,它安装在输液管与吸气管之间,或者压缩机的排气管与吸气管之间。它是由电磁线圈控制阀心来开关阀门的,线圈通电阀门打开,断电,由阀心自重以及压簧下压而自动关闭,它的上部是进液管,下部垂直管为出液管。
电磁旁通阀常用来分压和减少负荷。电磁旁通阀在除湿中起控制作用,它的原理是:将系统中一部分制冷剂经电子旁通阀直接进入压缩机,以减少蒸发器制冷剂流量,降低蒸发器制冷量,使蒸发器以除湿为主。
(
8
)
.
管路截止阀
。
(实物)这是管路截止阀,是室外机组联结配管的,共有两个,形状小的连接气管称为气阀或小阀,形状大的连接的是液管称为液阀或大阀。另外小阀有一个小孔,称为旁通孔,供系统在抽真空、注制冷剂、接压力表使用,不用时应关闭此孔,(操作)在安装空调时注意要打开相应的阀门。
(
9
)膨胀阀
。
(实物)这是膨胀阀,它同毛细管一样是降压元件,它安装在毛细管的位置上,用于变频式空调器,主要用的是热力膨胀阀,它根据蒸发器出口的蒸汽过热度的大小,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启程度。它与毛细管比较优点是:可以调节,不易堵塞。
(
10
)电磁四通阀
(实物)这是电磁四通阀
,
简称四通阀。具有制冷制热功能的热泵式空调器都有四通阀。我们知道,制冷剂在制热制冷两种状态下的流向是相反的,四通阀就是用于改变制冷剂的流向。
(图)请看图:四通阀上有四根铜接管,用
1
、
2
、
3
、
4
标注,
4
号管接压缩机的排气管,
2
号管接压缩机的吸气管,这两个管的制冷剂流向是不改变的。
1
号管接内机的热交换器,
2
号管接外机的热交换机。1号管和
2
号管中的制冷剂在四通阀滑块控制下可以改变流向,实现制热制冷的转换。
另外四通阀中有三根细铜管,用C、D、
E
标注,这三根细铜管的气体可以控制活塞运动并带动滑块运动。而控制C、D、
E
三根细铜管的气流的是:阀芯
A
和阀芯
B
,它们在电磁线圈产生的磁力控制下移动,这样通过给四通阀电磁线圈通电和断电就可以实现制热制冷的转换。
(
82
页图)大多数国产空调器的四通阀电磁线圈不带电时处于制冷状态,这时活塞和滑块移向左边,压缩机排气孔通过管道
4
和管道
3
与外机热交换器连接,这时该热交换器起冷凝器的作用。内机热交换器排出的蒸汽通过管道
1
与管道
2
与压缩机吸气管连接,该热交换器起蒸发器作用。
(
81
页图)当四通阀通电时,情况正好相反,这时活塞和滑块移向右边,压缩机排气孔通过管道
4
和管道1与内机的热交换器连通,该交换器变为冷凝器向室内放热,外机的热交换器通过管道
3
和管道
2
与压缩机吸气口连接,该交换器变成蒸发器,从室外吸热,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。
少部分国产和进口空调器的四通阀电磁线圈不带电时处于制热状态,希望引起注意,否则会误判断故障。
(字幕)
后面讲解均指四通阀电磁线圈不带电时处于制冷状态的情况。
(实物)四通阀是一个容易损坏的部件,常出现的故障是管道之间串气,会造成不制热的故障。四通阀也会出现其他一些故障,如电磁线圈烧坏,这时故障是不能制热。三根细铜管较细容易堵塞,这时活塞和滑块误动作,制热变制冷,制冷变制热,如果活塞处于中间位置,将会出现气不制热亦不制冷的故障。四通阀不容易修复,出现上述故障都需要更换四通阀,后面将要介绍。
4
.制冷系统的检测方法
(字幕)
空调器在制冷过程中,有关部件的温度、结露、结霜情况,声响、压力、电压、电流等都有规律性的变化,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故障。
下面介绍制冷系统温度、结露、结霜、声响、压力等检测。
(
1
).温度变化规律
:
(压缩机在机实物)正常时,压缩机吸气管应该冷,大约是摄氏
15
度左右。排气管应该热,大约是摄氏
70
度左右。往复式压缩机机壳的温度为大约是摄氏
50
度左右,旋转式压缩机机壳温度为摄氏
90
度左右,注意,上述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关,环境温度越高上述温度越高。
(内挂机)蒸发器的出风口应该有冷空气吹出,进风口温度与出风口的温度相差摄氏
8
—
13
度,具备以上情况,说明制冷系统工作良好,我们来测一下(演示)。
制热状态下,进风口温度与出风口的温度相差更大,应在
18
—
22
度,我们来测一下(演示)。
(
2).结露、结霜变化规律
:
(演示)主要看截止阀的结霜情况,空调器正常工作时,大阀应该结露。请看:
…
。如果出现系统阻塞,就会出现
…
的情况,需要进行排堵操作。制冷剂不足,就会出现
…
的情况,需要加制冷剂。制冷剂过多,就会出现
…
的情况,需要放掉一些制冷剂。
(
3).声响情况
:
(演示)在正常工作状态时,风扇、压缩机都会有均匀正常的声响。停机时,应当能听到“嘶”的一声越来越小的气流声,这说明系统没有阻塞现象。
(演示)四通阀在通电以后应该能听到“他”的一声,也会有“嘶”的一声气流声,这说明四通阀动作正常。
(实物和演示)如果压缩机出现强烈的“嗡嗡”声,压缩机不启动和启动困难,应立刻关掉电源,这说明压缩机有卡缸或电机绕组不正常。另外象风机碰撞外壳、风机缺油等,都会出现明显的噪声。压缩机内部弹簧断裂会发出“咔咔咔”的声响。大家应该在维修实践注意这些声响的特点,帮助我们判断故障。
4
).压力变化规律
:
观察压力变化规律是准确判断制冷系统故障的有效方法,下面介绍压力表安装以及判断方法。
(演示操作)
(字幕,
表阀的安装操作
)
压力表在制冷状态时,测的是低压侧的压力,在制热状态时,由于制冷剂流向相反,测的是高压侧的压力。
在环境温度大约是摄氏
30
℃时,在制冷状态下,低压侧的压力应为
0.5
兆帕左右,在制热状态时,高压侧的压力应为
2
兆帕左右。压缩机停机时,低压侧的压力应为
0.7
兆帕左右,高压侧的压力应为
0
。
过高过低都说明制冷系统不正常,如出现低压侧压力下降,可能是制冷剂太少;管道微堵;室内风机不转;过滤网脏。如出现低压侧压力升高,可能是制冷剂过多;压缩机打气不足;四通阀串气,应该对症处理。
(字幕)二.空调器通风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
(字幕)
1.
通风系统的作用
通风系统的作用是:对室内机组而言,吸入室内空气,排出制冷或者制热空气,迫使空调器排出的空气在房间流动,以达到设定的温度。对室外机组而言,采用排风扇将冷凝器散发的热量快速排向室外,提高热交换能力。
(实物)通风系统是由室内侧风机、室外侧风机和过滤网等组成,下面分别介绍。
欢迎光临 『家电维修论坛 163DZ.COM』 (http://wc.163dz.com/bbs/)
Powered by Discuz! 7.0.0